8月23日下午,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旌韵寻芳队”踏入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西普陀寺,开启传统文化探寻之旅。此次走访,旨在深入挖掘西普陀寺传统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感受佛教文化魅力,体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滋养与价值。
西普陀寺历史厚重,原名白云寺,始建于康熙六年,历经战火损毁,2005年重建后,因定为观音菩萨道场更名。建筑融合园林艺术与佛教庄严,是贵州颇具规模与品位的比丘尼众道场,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队员罗佳欣、魏鑫荣、杨可馨的参访从一座座特色殿堂展开。大悲殿外,香烟袅袅,外地游客虔诚烧香拜佛;殿内佛像庄严肃穆,精美的壁画与雕刻讲述佛教故事,传递“慈悲为怀”精神;伽蓝殿红墙黛瓦,殿内伽蓝菩萨造像威严,僧人讲解让队员们知晓其守护佛法传承的意义,“入不二法门秉诚心”的楹联,更添文化厚重。

踏入大雄宝殿,三世佛造像气势恢宏,梁枋彩绘、雕花工艺精湛,尽显传统建筑魅力与佛教“觉悟众生”思想。队员们聆听介绍,了解其作为佛事核心场所的功能,殿内静谧,让人对“礼佛敬法”传统更生敬畏。地藏殿里,地藏菩萨造像慈悲安详,两侧壁画诉说经典故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精神内涵,让队员罗佳欣不禁感叹:“感悟佛教,能引发当代大学生对生命、责任的思考,也能培养我们的现代责任意识。”
参访中,队员杨可馨参与烧香拜佛仪式,以恭敬之心祈愿;空灵梵音萦绕,隔绝尘世喧嚣,实现养性静心,体会慢生活的松弛。与外地游客交流时,来自重庆的游客称慕名而来寻心灵寄托,她提及:“寺院建筑、壁画、佛事活动串联传统文化脉络,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此次西普陀寺之行,实践小队深入领略寺院佛教文化底蕴与建筑艺术魅力,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载体,助力传承与创新发展,让古韵佛韵,在新时代持续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