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正文
同大迁川留文脉火种,李庄传艺铸匠心丰碑
作者:    文/张钰洁 陈敏 图/张钰洁 审稿:陈俊霖 发布于:2025年08月23日 22:04 点击数:

为深入挖掘抗战历史文化价值、探索非遗民俗的当代活化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在实地调研中传承文化根脉、贡献青春智慧,8月22日,人文学院古韵流芳实践队走进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围绕抗战文化传承非遗民俗活化两大主题开展实践调研。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以“同大迁川的历史担当和九宫十八庙的建筑瑰宝,为青年学子呈现了一部鲜活的文化抗战史诗。

在抗战文化展区,实践队员通过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的复原场景,触摸到梁思成、林徽因等学者在战火中完成《中国建筑史》的学术坚守。东岳庙内陈列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清单,无声诉说着三千箱国宝文物在此避难的传奇历程。一馆一址一池一街24院的展陈体系,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文化脊梁·中国李庄的精神内核。

漫步明清古街,旋螺殿的斗拱飞檐令队员们惊叹不已。这座明代建筑以全木无钉的营造技艺,印证着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在张家祠祥云百鹤窗雕前,队员们驻足良久,24扇楠木窗棂上的双鹤祥云纹样,每一处雕刻都暗含十鹤九首的吉祥寓意,展现出非遗技艺的精妙绝伦。

实践队深入探访非遗美食传承,李庄白肉非遗传承人张师傅现场演示"薄如蝉翼"的刀工技艺。当0.2毫米的肉片在蒜泥蘸料中舒展时,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活态传承演示,让李庄三白的非遗文化体系立体呈现。

这座长江畔的千年古镇,正以博物馆小镇的全新姿态,将抗战文脉融入当代文旅发展。人文学院古韵流芳实践队的调研成果,将为李庄非遗活化提供青年智慧,助力这座“中国文化的折射点绽放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