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正文
访东风古堰探千年智慧 承国学文脉续万古流芳
作者:    文/周思旭 马晨馨 陈敏 图/周思旭 干佳鹭 审稿:陈俊霖 发布于:2025年08月12日 09:43 点击数:

8月11日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萨奇实践团队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索之心,奔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东风堰,开启了一场旨在深入挖掘东风堰所蕴含的历史智慧与国学底蕴,探寻古代水利工程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共生之道的调研活动

东风堰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始建于清代,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滋养着夹江两岸的土地,其精巧的设计、科学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与传统国学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一脉相承。团队成员抵达后,首先走访了东风堰灌区,沿着蜿蜒的渠岸,实地察看了堰首、渠道、渡槽等水利设施,聆听当地水利专家讲解东风堰的修建历史、运作原理以及在防洪、灌溉、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与当地文化学者的座谈中,团队成员围绕东风堰所承载的国学内涵展开深入交流。学者们介绍,东风堰的选址遵循“顺势而为”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这与《周易》中“变通者,趋时也”的思想不谋而合;而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用水管理制度,强调“互助共享”“和谐共生”,则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礼之用,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团队成员认真记录,不时提出疑问,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了对东风堰与国学文化关联的理解。

团队成员干佳鹭表示,东风堰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蕴藏着丰富国学智慧的宝库。此次调研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束之高阁的典籍,而是融入历史遗迹、生活实践中的生动存在。

未来,团队将对调研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希望通过文字、影像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东风堰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助力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