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优秀教师>>正文
【强师德 正教风 铸师魂】李峰: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歌唱者”
作者:    钟欣然 苏芷珺 穆骞宇 发布于:2021年04月03日 17:42 点击数:

人物简介:李峰,教授,人文学院中文系系主任。担任本科生《文学概论》、《美学概论》、《现代汉语》、《对外汉语》、《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主(参)编教材8部,专著1部,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16篇核心刊物论文;获四川省艺术教育优秀个人奖,主编教材获全国写作研究会优秀论著一等奖,获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六项等荣誉;兼任全国农林院校中文协作组西南片区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民盟四川农业大学总支委员、市政协委员、雅安市雨城区人大代表、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组成员等社会职务。

在三十四年的执教生涯里,李峰老师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生活上对学生无微不至,在学术上严谨要求。作为中文系的“大家长”,她做事严谨,言传身教,用自身为中文系的师生树立了一个榜样。


学而不已严律己

谈起李峰老师,中文系大多同学的第一印象是在迎新晚会上一展歌喉的歌唱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生们心中的李峰老师更成为了一位用实际行动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歌唱者”。这样一位“歌唱者”对教师如何提高授课水平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悟,在她看来不外乎做到“提升自我修养”和“扩充学识”两个方面,而要让自身具备看似简单的两个方面,李峰老师则是付出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仔细备课,即使这门课程我已经教授超过二十遍”。在李峰老师看来,这是对学生和课堂的尊重,同时她也能够拥有更新的收获。李峰老师刚进入四川农业大学任教时,几乎担任了各类文科类公共选修课,如应用写作、美学等。这些课常常座无虚席,尤其是应用文写作课程,走廊上都是前来听课的学生。有人讶异于她为何能将枯噪的应用写作课都讲得这么生动,这也正是因为学识的扩充,让她总是能在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同时涉及美学、音乐等各方面的知识,也能在观察到同学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简单地抛出一个热点话题,瞬间唤醒课堂气氛。同学们佩服于此,从而能够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起徜徉知识的海洋。

这样的授课方式也成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李峰老师已获得四川农业大学的教学成果奖多达六次。

德才兼备生为先

对待学生,李峰老师始终秉承“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她都会根据其对自身发展的规划,认真地与其谈心,解决他们的困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道德行为榜样。大学生已经拥有独立的人格了,我在学术上是老师,但在人格上是和他们平等的。”来自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白玛拥珍谈到她时说到:“与李峰老师的谈话如同春风拂面,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疑惑都可以向她交流,感觉自己像她的孩子一样。”

除了将学生放在首位外,李峰老师还保持着平和时尚的心态。每每在工作上遇到困扰,她都会“换位思考”,将自己摆在或学生或同事的位置,控制自己的情绪,选择一种更易被他人接受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不时髦,但一定要时尚。”这是李峰老师的信条之一,“时尚就是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被时代所抛弃,即使身体上不再年轻,心理上也要年轻,才能更好地同学生沟通交流。”她期冀自己的行为能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引导学生向正向善。

肩担责任身作则

在李峰看来,中文系就像她的孩子一样。这是因为作为申报中文系时唯一的教师,李峰在中文系上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作为农业大学中一门年轻的非优势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低谷:招生分数低、转专业人数多。有一年转专业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年级学生仅有20余人。

面对这样的困境,需要把视野放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在不断的思考下,李峰老师充分考察发展的实际,决定逐个击破重重阻碍。首先是引进人才,李峰老师对每个进入中文系的教师进行详细交流和严格考察,确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才引进。为了提高中文系学生的就业率,李峰老师建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并奔走各地,向雅安及周边的企业单位进沟通交流,建立中文系实习基地,签订就业协议。校有校风,班有班风,李峰老师以身作则,建立起中文系的“系风”:对待学术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学生宽容耐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李峰老师和中文系所有师生的努力下,中文系发展蒸蒸日上:连续三年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进入全校专业前十,近几年专业转出人数为零,转进人数为20人左右。这是对汉语专业的满意与认可最有力的证明,让李峰老师十分欣慰。

“有为才有位”,李峰老师始终坚信这句话。在中文系的师生眼中,李峰老师正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她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构筑了中文系的行为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