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智慧与魅力,8月18日,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雅韵承风队”再次走进河北省衡水市庙镇小学,开展“时光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知识讲解、民俗体验和手工创作,团队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观天察地"的智慧结晶。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以动态节气图为引,配合动画《节气物语》,生动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原理和农事智慧。“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朗朗上口的节气歌很快点燃了课堂热情。主讲人魏景毅特别设计了"节气连连看"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将节气与对应的气候特征、民俗活动进行匹配。"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御寒!"三年级学生王晓峰在了解节气饮食文化后恍然大悟。

实践环节中,团队创新设计了“节气工坊”体验区:在“芒种”区,学生们用稻谷粘贴画感受农耕辛劳;在“清明”区,学习制作简易风筝体会踏青乐趣;在“大雪”区,用剪纸创作雪花图案。最受欢迎的是“立夏称人”民俗体验,孩子们兴奋地排队体验传统杆秤,记录下自己的“立夏体重”。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中领略二十四节气的智慧与魅力。
“这种沉浸式学习让抽象的文化变得可触可感。”班主任李婉清如此评价。活动尾声,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团队精心制作的“节气护照”,上面盖满了孩子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纪念章。李婉清老师在致辞中表示:"这堂节气课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所说:"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自然日历,我们要让这份智慧在新的时代继续绽放光彩。"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团队探索非遗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团队计划学习"跟着节气去旅行"研学项目,将节气文化与自然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