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正文
赋能童心筑梦路,点亮自我成长灯‌
作者:    文/瞿蕾 陈敏 图/瞿蕾 审稿:陈俊霖 发布于:2025年07月15日 18:50 点击数:

713日至714日为赋能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其做更好的自己,人文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遇见成长·心翼启航"队走进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竹阳镇观音阁街119号,开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实现自我赋能"主题宣讲活动。通过"接纳—欣赏—精进—潜能"四阶引导,队员们用专业而生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认识自我的心灵之旅。

活动现场,队员们巧妙地将罗杰斯心理学理论转化为"优点放大镜""不完美故事会"等互动环节。孩子们在彩纸上认真写下自己的优点,从"我跑得快""我会帮妈妈做家务",课堂逐渐变成了绽放自信的花园。在"缺点悄悄话"环节中,一句"我数学不太好但在努力"的真诚分享,让其他孩子也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不足,这正是接纳自我的第一步。

团队精心准备了韩寒深耕特长、果戈理善纳批评等典型案例,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们理解成长的真谛。"就像小树既要向上生长,也要修剪枝桠",队员们的生动比喻让孩子们豁然开朗。不少孩子当场制定了"成长计划",有的要每天练习跳绳,有的则表示要认真听取他人建议。

活动特别设计了潜能激发环节,通过折纸、绘画等兴趣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热爱。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看着孩子们从害羞到自信,从被动到主动,这种转变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此次活动的课件经过心理学教师多次打磨,将抽象的自我赋能理论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并且此次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们建立了健康的自我认知,也展现了高校服务社区的社会责任。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场心灵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做最好的自己。"

从接纳自我到激发潜能,从课堂互动到心灵成长,实践队员们用专业与爱心为孩子们搭建起认识自我的桥梁。正如活动主题所寓意的,每个孩子都在这次特别的经历中,找到了点亮自己成长之路的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