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思妤,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乡村振兴与三农文化研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2018—2019年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主持研究成果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智库建议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15项。
|

|
邱高会,女,教授,博士,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态文明与文化研究。具有15年的教学经验,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3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甘肃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四川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协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

|
匡存玖,男,副教授,文学博士,中文系主任。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乡村文化研究。具有15年的教学经验,承担本科生与留学生课程4门。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各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6部;在《符号与传媒》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50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5篇。副主编全国农林高校“十三五”国家级教材1部;发表教研论文4篇;第九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

|
霍省瑞,女,副教授,文学博士,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四川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具有12年的教学经验,承担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骨干课程3门,承担《高级汉语》等留学生语言课程3门。四川省写作学会会员。在《安徽史学》《历史档案》《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主研省部级项目8项。获本科教学质量一等奖。 |

|
杜光霞,女,副教授,文学博士,雅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研究。具有10年工作经验,承担本科生与留学生课程4门。先后在《鲁迅研究月刊》《当代文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专著1部,在《星星诗刊》《青衣江》等诗刊上发表诗歌10余篇。 |

|
谭梦聪,女,讲师,文学博士,中文系党支部书记,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跨文化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意大利文学和文化、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海外华文文学。出版1部学术著作,发表9篇学术论文,主持主研省部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2项,编写2部文集。《比较文学》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获四川农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 |

|
王秀丽,女,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文字与文献研究,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研究。合著专著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发表20余篇论文,主持和主研各类项目3项,其中主持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项,校社科联规划项目1项。先后获得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2次,校级优秀班主任,院级优秀班主任称号,获学校专业建设支持计划第五层次。 |

|
张凤琳,女,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主攻方向为文化与文论、电影及女性主义。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一次,指导学生国家级创新项目1项,获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