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学科动态>>正文
人文学院“十四五”规划建设巡礼(二)——学科专业建设赋新韵
作者:    刘双全 审稿:张禧 发布于:2025年10月18日 12:04 点击数:

时序启新篇,奋进正当时。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回望五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历程,学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学科专业体系优化升级,形成了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十四五”期间,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师资队伍持续优化,科研成果量质齐升,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效能不断增强,国际化办学步伐逐步加快,立柱架梁,共同构筑了人文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谱系。


1.制度建设与举措落实有效驱动

学院坚持以制度保障与长效机制推动全面发展,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关键举措:通过制定实施本科学位论文导师和论文质量管理文件,实现从过程指导到出口质量的全链条管理;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协同推进育人工程;以教职工奖励办法、人才引育激励举措和教师队伍帮扶制度为引导,激发队伍活力,调动积极性,助力教师成长,有效驱动了学科专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专业建设与学科布局持续优化

 学院坚持“新文科”建设理念,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现有英语、汉语言文学、翻译3个本科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留学生班。2021年和2024年先后获批翻译、国际中文教育2个硕士学位点,逐步建立起学士-硕士贯通培养体系,实现所有本科专业均有硕士点覆盖的办学格局。“十四五”期间,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研究生导师队伍已有23人;在读本科生、研究生超1200人,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布局持续优化。


3.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不断突破

学院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获批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和示范课程等4门,校级一流课程和示范课程20余门,全国农林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个。获批省级教改项目立项5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2项、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主编/协编教材4部,其中副主编“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编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稳步提升

学院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双翼,多维发力,不断丰富学术成果与社会贡献。“十四五”期间,发表CSSCISSCI等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国家基金资助出版学术专著1部。学院教师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四川省哲社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各级各类项目近30余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主持横向项目15项。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参与公共考试阅卷等40余次。成立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工作室、国际传播工作室、古籍文献整理工作室,充分发挥学院师资与学科优势,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走深走细。


5.育人体系与培养质量相融共进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狠抓学风建设,2024年学风状态数据上升至人文社科艺体类学院第1名,连续2年获评“学风建设奖”。本科生、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演讲赛等专业相关竞赛中获奖60余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20余项,本科生科研兴趣项目立项120余项。获国家奖学金、省级校级优秀学生等校级及以上表彰1800余人次。拓展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近30家,平均每年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质优,3次获评“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6.师资建设与队伍水平不断增强

现有教师6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77%。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教师获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特等奖等校级及以上荣誉50余人次,入选双支计划、专业建设支持计划等20人次。获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26人次。组织、参与各类教师培训200余人次。


7.国际交流与国际化办学开拓新篇

学院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化办学进程。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10人次,多名教师受邀参加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或发表论文;选送学生参加研究生海外暑期实习项目、加拿大本科生实习项目等。引进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邀请外籍教师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招收语言预科生数54名。开办汉语言文学本科留学生班,2025年招收留学生21名,国际化办学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期间,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实现了新的跨越。立足新起点,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以更厚重的底蕴、更坚实的步伐、更有力的举措,为推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而继续奋斗!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