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正文
语言智能为基,实践创新拓路
作者:    文/李权会 陈敏 图/李权会 审稿:陈俊霖 发布于:2025年08月27日 23:01 点击数:

随着暑期“编译世界的算法”主题实习步入尾声,从81日至827日,来自人文学院“职涯启航,助力梦想·职海扬帆队”的成员李权会,从理论学习到实战攻坚,在真实翻译项目与团队协作中,实现了“外语+技术”能力的快速沉淀。

过程中,李权会所在团队对接某科技产品说明书中英互译项目,需兼顾译文精准度、术语统一性与表达流畅性。初次面对“神经网络模型在机器翻译中的语义对齐优化”等专业表述时,她一度因术语陌生、逻辑难把握陷入困境。 依托实习项目的团队协作机制,她快速破局。每日小组研讨会上,她与同学共同探讨“算法迭代效率”译法、“直译与可读性平衡”等难题,查阅行业词典、参考案例,并向带教老师请教技术细节。此前因“调优”译法(optimization/tuning)与同学产生分歧,最终通过对比行业报告、分析语境,确定“optimization”更符合技术文档规范,这让她深刻认识到翻译是“跨领域知识的精准传递”。

在分工协作中,李权会负责“产品功能模块”翻译,与负责“技术参数模块”的同学需高度配合。起初因术语译法不一导致译文连贯性不足,两人随即采用“每日30分钟进度同步”机制,统一术语表、确认模糊表述,高效解决问题。

实战中,李权会也发现自身不足:长文本上下文逻辑把控较弱,曾因忽略前文信息导致指代模糊;对AI翻译工具“术语库自定义”等高级功能运用不熟练,影响校对效率。对此,她计划后续重点提升跨领域知识储备与工具运用能力,朝着“专业译者”目标稳步迈进。

从“初探门径”到“深耕实战”,一个月以来的实习让李权会在解决问题中补短板、在协作中强能力,也让她更明晰“外语+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