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彩云追月队”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康藏路社区活动中心以“巧手塑陶韵·童心传薪火”为主题,带领社区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陶艺制作体验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延续团队对荥经砂器文化的深耕,将宣讲课堂转化为实践工坊,让孩子们在揉泥拉坯中触摸非遗的温度,于指尖流转间感悟“土与火”的千年对话。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以一幅荥经龙窑遗址的画卷为引,向小朋友们讲述黑砂“生于泥土,成于烈焰”的蜕变历程。团队成员化繁为简,通过对比现代陶泥与古法原料的异同,将砂器“选泥—陈腐—揉炼”的准备工作娓娓道来。当屏幕上播放匠人赤脚踩泥、手捶胎土的影像时,孩子们瞪大眼睛:“原来泥巴也要‘健身’才能变成砂锅呀!”


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化身“陶艺助教”,为每位小朋友分发陶泥。尽管初次尝试的作品歪歪扭扭,但孩子们兴致盎然,有的将泥条盘成“恐龙杯”,有的在胚体刻下星星花纹。此次陶艺体验不仅复刻了砂器成型的物理过程,更通过童稚的创作,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碰撞出新的火花。

当孩子们将满是泥渍的作品骄傲地带回家时,荥经黑砂的基因已悄然融入他们的记忆。正如团队成员们心中所想:“非遗保护不只需博物馆的玻璃罩,更需无数双沾满泥土的小手——因为它们托起的,是文明延续最本真的模样。”未来,团队将继续以生动实践为桥,让更多童心与非遗相遇,让千年文化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