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研地域文明脉络,强化文化传承担当,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遗脉传承队”于7月12日至13日,先后赴贵州省赤水市赤水博物馆与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开展了以“走进千年文脉深,承续华夏文明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7月12日,小队成员宋沂鸿走进赤水博物馆,在历史文化展区研读文物保护名录,从实景照片中追溯赤水千年文脉。随后,宋沂鸿重点考察了“黔北明珠”展区,细致记录国家级非遗 "赤水独竹漂" 的竹材处理工艺,观察“赤水晒醋”陶缸发酵的温控细节,比对省级非遗“游氏武术”器械的形制变迁。青铜器上的渔猎纹饰,清晰呈现了古代赤水河畔的生产场景,为成员们研究当地历史提供了直观依据。

7月13日,小队成员张熙媛转赴邳州市博物馆。甫入“玉出昆冈”展厅,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琮以温润青光,展现出原始祭祀的文化特征;接着,在“长河脉动”展区,石斧的磨痕与陶网坠的系绳凹槽,清晰反映出大运河畔先民从渔猎到农耕的转型轨迹;最后,张熙媛置身“西晋遗韵”展厅,五层棺椁的严谨规制直观体现了魏晋门第制度,青瓷耳杯的冰裂纹与神兽铜镜的浮雕则展现了当时的时代审美风貌。

此次实践活动,让小队成员实地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通过对文物的细致考察和研究,队员们进一步梳理了地域文明的发展脉络,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华夏文明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未来,队员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各地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