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正文
青春注活力,文化焕新生
作者:    文/余含蕊 刘飞燕 陈敏 图/余含蕊 审稿:陈俊霖 发布于:2025年07月17日 12:08 点击数:

为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振兴现状,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中的传承情况,人文学院百队千人·紫微星小队全体成员于713日一同前往雅安市天全县始阳镇,围绕“大学生眼中的文化振兴”开展主题访谈。

为让访谈更具针对性和深度,小队成员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团队围绕“文化振兴与青年责任”展开讨论,结合始阳镇的地方文化特色,拟定了一系列问题,内容涵盖专业与文化振兴的关联、文化振兴对青年的意义以及具体实践路径等。同时,小队还提前了解了始阳镇的民俗资源和青年返乡的相关情况,为访谈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次访谈的对象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始阳镇大学生,建筑学专业。他的成长过程与当地文化紧密相连,而建筑学专业涉及的空间规划和文化场景营造等内容,也让他对文化振兴有着独特的见解。

访谈中,小队成员王雪琳首先了解了受访者的专业背景,探寻专业与文化振兴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随后,围绕文化振兴对新时代青年的意义展开提问,了解青年群体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最后,引导受访者结合所学专业,思考如何为文化振兴贡献力量,探索具体的实践方法。

对于文化振兴,受访者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这为青年提供了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机会,比如家乡的剪纸技艺,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短视频传播得到了更多关注,既保护了传统手艺,又融入了创新元素,让青年在其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在谈到如何结合专业为文化振兴出力时,他提出要“接地气”,就是深入田野,把老人们记忆中的故事、日常生活里的习俗系统地整理出来,像童谣的由来、节气的传统讲究等,这些“活态的历史”是文化的根基,只有先挖掘、记录下来,才能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

此次访谈为紫微星小队的调研提供了来自青年视角的实践参考。团队表示,将继续收集更多本土声音,为推动始阳镇的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