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社区儿童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7月11日下午,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清辉云河队”在四川省雅安市穆家社区开展了螺钿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伊始,主讲人以“流光溢彩的贝壳纹样,藏着千年的匠心” 引入,简述螺钿非遗的历史渊源,介绍其起源于唐代,是“以贝为墨”的东方美学。随后展示经典螺钿器物图片,聚焦贝壳在光影下的幻彩之美,引出 “取自然之材,造人文之韵” 的核心技艺理念,点明本节课主题是用指尖与传统对话,亲手复刻一片贝壳里的星河。

在巧匠传艺・授技法环节,团队成员介绍了贝壳片、古风首饰底材、胶水等工具与材料,强调“因材施艺”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了解制作螺钿的基础要素。
最后进入指尖生花・亲实践环节。参与者以 “螺钿书签” 为实操载体,使用预制首饰底材与贝壳碎片自由设计简单纹样。团队成员巡回指导,重点辅助调整拼贴角度,奉行“贝壳的弧度里,藏着你独有巧思”的理念。社区儿童积极参与,自主运用配色,最大程度发挥创意,在亲手制作中感受螺钿技艺的乐趣与传统文化的韵味,在配色与构图中尽情释放创意,让一片片贝壳在指尖绽放出别样光彩。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螺钿制作的过程,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未来,小队将继续致力于弘扬非遗文化,为孩子们带来更加深刻的传统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