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和艺术想象力,人文学院“新火乡传”夏令营团队于7月12日8:00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新华乡文化站开展了“拾叶成荷”自然美育创作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李浇茹老师以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荷花是几月份开吗?”——轻松切入主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纷纷举手,踊跃分享着自己对荷花时节的认知。在热烈的互动中,老师不仅科普了荷花的花期知识,更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对荷花形态、意蕴的欣赏,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埋下伏笔。
紧接着,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走出教室,在文化站周边开始了“寻宝”之旅——拾取形态各异的银杏叶。金黄的落叶在孩子们手中仿佛变成了珍贵的素材,他们仔细挑选、观察叶片的形状、脉络和弧度,讨论着哪片叶子更适合做花瓣,哪片可以变成荷叶。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自然,更培养了他们细致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

回到教室,PPT再次亮起,志愿者用动画演示“一片银杏叶如何变身荷叶、花瓣、莲蓬”。创作区里,彩笔、剪刀、双面胶、硬卡纸一字排开。孩子们有的把叶片对折做“含苞”,有的剪成细丝做“花蕊”,还有的用叶柄拼出“莲蓬”。志愿者老师穿梭在课桌间,蹲下身为动手能力较弱的小朋友一点点粘花瓣,教小组合作用深浅不同的叶片叠出“光影效果”。教室里,剪刀的咔嚓声、胶带的撕拉声与欢笑声交织成夏日最动听的交响。
创作完成后,孩子们自豪地举起自己独一无二的“银杏叶荷花画”。一幅幅作品虽稚拙却充满灵气,银杏叶在孩子们的手中神奇地“绽放”成了夏日的清荷,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创意转化。
此次“拾叶成荷”自然美育活动,是人文学院“新火乡传”夏令营践行美育下乡、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学习了荷花知识,提升了艺术感知力、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利用身边自然材料进行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通过一片片小小的银杏叶,孩子们心中美的种子得以浇灌,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创造力也悄然生长。活动负责人表示,这种融合自然探索与艺术创作的形式深受孩子们喜爱,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元的美育路径,为乡村儿童点亮艺术与梦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