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青江路社区活动室内暖意融融、笑语不断。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守艺传薪团队”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将古老的时间智慧化作生动的社区实践。

课堂伊始,小队成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意义。主讲成员熊丽杉介绍,“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时间指南针’,像‘春分种春,秋分收秋’,每个节气都蕴含着古人顺应天时的智慧,指导着播种与收获。”孩子们聚精会神,跟随PPT的指引,认识了标志四季更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了解了昼夜平分的春分与秋分,感受着节气名称背后如“惊蛰唤醒冬眠虫”、“小满麦粒初饱满”、“白露凝珠温差显”的生动意象。

“有趣的节气习俗”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小队成员重点介绍了清明与立春的独特风俗。小队成员讲解道:“清明不仅是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也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好时节,古人还把寒食禁火的习俗融入其中。”当讲到立春“咬春”的习俗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咬一口脆嫩的萝卜或春卷,不仅是为了尝鲜,更是咬住春天的生机,期盼健康!”小队成员生动的描述让孩子们仿佛尝到了春天的味道。
知识浸润之后,是童心的自由挥洒。在“节气里的绘画”环节,孩子们拿起画笔,将刚刚学到的节气知识和对自然的观察融入创作。有的描绘清明时细雨纷纷、杨柳依依的图景;有的勾勒出立春时节万物萌动的生机;有的用色彩表现“春雨夏夜”的不同意境。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最纯真的理解与礼赞。

此次“二十四节气进社区”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的浸润与青春的实践。在未来,人文学子将用热情和专业,在社区这片沃土上深耕传统文化,让古老的节气智慧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也为构建富有文化底蕴的“青春社区”增添亮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