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张春江:我的“川农大精神”回忆录
作者:    文/王远平 邱扬 发布于:2020年08月05日 14:36 点击数:

在四川农业大学“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之际,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川农思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727日通过线上QQ视频通话的方式采访了我校校友张春江。

张春江是四川农业大学2011级中文系本科生,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两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拥有优秀学生干部、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此次采访围绕着“对川农大精神的理解”“在川农的回忆”“川农大精神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等六个问题展开。采访初期,当记者问到川农大精神的具体内容时,张春江流利地回答了上来。“爱国敬业是前提,艰苦奋斗与团结拼搏是核心,求实创新是保障。”

“艰苦奋斗”铸就川农辉煌

张春江表示,他第一次接触“川农大精神”是在唐平老师的思修课上,唐平老师为他们讲解四川农业大学的发展史,从建校历史的艰辛中体验到了“川农大精神”的魅力。张春江认为,在“川农大精神”中,川农师生体现的最明显的应该是“艰苦奋斗”。

在四川农业大学的百年建校历史中,四川农业大学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农学院发展为如今拥有三大校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包含了太多川农师生的努力与汗水,尤其是建国以来,四川农业大学从成都迁至雅安建校,川农师生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正是因为在艰苦奋斗的‘川农大精神’感染下,四川农业大学的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学校才能壮大至今。”

“团结拼搏”展现学子风采

在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时期,张春江担任过学院组织部的部长,在工作中带领部门成员展现“川农大精神”团结拼搏的一面。张春江回忆,有一次部门刚收集完材料,准备第二天上午再统一整理,结果第二天雅安发生了大地震,导致资料整理工作不得不暂停,但由于时间紧迫,经过商讨后,部门所有成员一致同意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当时我们部门的所有人在学校搭建的临时帐篷里挑灯奋战,困了的人去洗完冷水脸后又回来继续工作,一直到半夜才整理完资料。一个人加班的时候很多,但整个部门加班的情况还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当时张春江也是学校艺术团的一员,他表示,艺术团的训练是枯燥的,但也是有意义的。艺术团的工作是负责学校每一次活动的演出。“每一次训练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团队的问题,为了让演出更加精彩,团队的所有人往往会因为一个动作而重复许多次。但当演出结束后,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自己就会觉得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川农大精神”永相传

采访最后,张春江对师弟师妹们提了一些建议:“大学四年会成为你们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好好珍惜、好好享受,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在体验大学生活的同时,将‘川农大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也祝学校‘川农大精神’能永远传承下去,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中展现出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