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印象中的川农——企业篇
作者:    文/刘亦杨 邱扬 发布于:2020年08月05日 12:21 点击数:

   7月,为宣传和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川农大精神",四川农业大学川农思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川农大精神”、“毕业生总体评价”、“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情”等话题对四川农业大学相关合作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立足雅安,走向全国

据采访,雅安友谊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弘对“川农大精神”都有一定的了解,认为“川农大精神”体现了学校的育人之道、教学之道。同时,董事长甘弘对四川农业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模式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具有很高的个人素质,过硬的理论基础以及扎实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我们公司的实践中得到了整体好评,在社会实践中很用心”

采访过程中,董事长甘弘向记者分享了一件印象中关于川农学子最深刻的事情。董事长甘弘回忆道,“记得有一个川农的学生在我公司实践的时候,每天都在公司食堂吃饭,在感受到我公司朴素又绿色环保的饭菜后,他写了一篇《泉水冬瓜汤的感受》的感言。后来,这篇文章被公司员工广泛传阅,成为了公司永恒的记忆。”

 雅安友谊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弘表示,四川农业大学具有名校的风范,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也是雅安的骄傲。希望四川农业大学能坚持办学理念,四川农业大学的学子能传承"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社会输入大批高素质人才。

遵守契约,融入现代

 曾经的明月乡村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普通村落,长时间戴着“市级贫困村”的帽子。淳朴善良的村民从事着最为传统的农业种植,闲暇时看看电视打发时间,直到一批又一批文化创客、艺术家、建筑设计师来到这里,这个小村落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让重新焕发活力。闲时做陶、染织、写诗、歌唱、舞蹈……村民们重新拾起对乡土文化的自信。明月乡村研究社李耀社长虽然不太了解“川农大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但是他所提到的“踏实、勤奋、创新”也是“川农大精神”蕴含的几个方面。“因为这也是川农的师生给我的印象”李社长感概地说。

据了解,明月乡村研究社和四川农业大学的合作已持续数年。“我们和川农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院长以及人文学院的院长都有过深入的交流,他们也先后派来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到我社实习。”据李社长的观察,四川农业大学的每一个学生在工作中都非常踏实、勤奋,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才是最打动我们的。”

当问及对四川农业大学的期望时,李社长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到明月乡村研究社实习,也希望能和四川农业大学继续保持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和川农师生接触过程中,有太多太多难忘的故事”,而令李社长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20193月。“当时是《明月讲堂》开展的第一期,是由文化产业专业的张凤琳老师为我们主讲。尽管她生病了身体非常虚弱,但依旧坚持兑现自己的承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直到今天,我们与这位老师还保持着联系。张老师一直向我们研究社推荐优秀的学生,关注着我们社的发展,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提到对四川农业大学未来期望,李社长表示,“希望川农的孩子们更具现代社会需要的契约精神,能够尊重雇主和合作方的协议,这样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在采访最后,李社长对“川农大精神”表示肯定,希望我们四川农业大学能够一直坚守着初心,发展地越来越好,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积极阳光,再创辉煌

“虽然实习期较短,工作却能很好地完成,给人感觉很聪明。”“从他们实习来看,相信川农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有不错的表现,能够在各高校中脱颖而出”这是四川省雅安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的评价。718日,川农思源队记者走访了雅安市博物馆,就“川农大精神”进行了相关采访。

当问及“川农大精神”时,他们都肯定学校精神和校风对学校有很深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和百年历史和精神是分不开的”。当了解到“川农大精神”已有20年历史时,他们也为此送上祝福,“希望川农在昨日辉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虽然他们在和四川农业大学合作中,没有发生特别深刻的事情,但是学生们身上的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和务实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博物馆,让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幽静和历史沉淀的氛围中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希望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扬川农大精神,做川农大精神的代言人”。这是他们对学校的期望,而这样的期望早已在每一个“川农人”心中生根发芽。

       "川农大精神"是四川农业大学百年变迁中不变的精神守护,是社会各界对学校奋斗历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川农业大学定将秉承和弘扬"川农大精神",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为不断为社会输入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