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走进大田坎村,挖掘脱贫之路
作者:    文/胡桥鑫 彭钰灏 邱扬 图/蒋启松 发布于:2020年08月04日 14:40 点击数:

  7月21日,脱贫攻坚调研组成员来到了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大田坎村。

   调研团通过走访当地的村委会和询问当地村民的方式了解到:全村贫困人口37户共91人,已于2016年率先实现全村脱贫,目前该村已进入 “回头看,回头帮”的巩固脱贫成效阶段。村长付子祥很耐心地介绍了该村的脱贫道路,并指出了当今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当地政府也提供了“三保障”政策,即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当地政府除了提供保障之外,还对贫困户进行先进的政策引导,完善了基础设施,在本村实现了“组组通路,户户通路”,鼓励贫困人口进行劳务输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同时对村民进行了特色产业扶持,鼓励藤椒树种植,免费提供一定的树苗和化肥,并在收获季节进行进村统一收购,解决了椒农的销路顾虑。该村的扶贫措施,体现了精准扶贫中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实行“回头看,回头帮”,让大田村的村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大田坎村现有人口2428人,其中贫困人口共有37户91人,占总人口的3.7%,是眉山市现阶段帮扶效果较好的农村之一。团队成员在跟着扶贫工作办的工作人员围绕着大田坎村进行整体考察时发现,大田坎村拥有独立的乡村龙头企业,产业主打藤椒种植,竹木加工、销售,乡村旅游等。从扶贫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因为乡镇府和上级各政府的统筹协调,大田坎村已于2016实现全脱贫,现阶段正处于“回头看,回头帮”的巩固成效阶段。

    随后团队召开了线上会议进行讨论分析。数据显示,大田坎村贫困户91人皆为脱贫后返贫,从致贫原因上看,几乎都是缺乏生产积极性而返贫,仅有2—3户属于因病返贫。脱贫攻坚团认为,现农村脱贫仍依靠家庭中的青壮年,丰富的劳动力是家庭脱贫的关键,如果青壮年发生了严重病患、或是因意外事故而致残,都会剥夺该家庭的生产能力,从而再度返贫。脱贫攻坚团将因病致贫分为两类,一类是未外出务工,但染上严重疾病,因持续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致贫;一类是外出务工,因工伤或意外致残,丧失生产能力而致贫。脱贫攻坚团采用“三维归因”理论分析,得出在相同政策条件与同等帮扶力度的条件下,这些青壮年的生产积极性低下;但在激励程度较低的政策条件与高强度的帮扶力度的条件,这些青壮年理论上呈现高生产积极性,这或许为乡村脱贫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