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I Panda团队成员坐上了前往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的工作车,沿着蜿蜒的路前行,队员们将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每天往返这条路。
到达基地之后,队员们吃上了在此处的第一顿工作餐,接下来他们将开始接受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关于国宝大熊猫的培训。培训会上,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的老师朱珠首先给实习生们播放了为大熊猫打扫圈舍以及喂食的教学视频,并表明这是队员们每天的基本工作。然后,朱珠开始对大熊猫的繁殖、习性以及目前世界上大熊猫的存活状况等多方面进行讲解。朱珠的解答让队员们了解到很多关于大熊猫的细节知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它们为了生存而转为以竹子为食,但其依然还是有着食肉动物的特性。他们有着矫健的咬肌,还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攻击能力。因此,队员们工作时要与熊猫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
中午稍作休息之后,队员们跟随朱珠学习制作大熊猫的精饲料——窝窝头。玉米、大豆、食用油、鸡蛋、钙粉等原材料均匀混合,加水用力将它们糅合在一起,做成圆饼形状,最后放入蒸箱蒸制8-9个小时。据朱珠解释,大熊猫每天食用的竹子在25kg左右,但是大熊猫能够从中吸收的营养却是很少的,所以需要人工制作精饲料为其补充营养。大熊猫日常吃的食物还有苹果、胡萝卜、牛奶,而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并不会给它们投食肉类。
在7月21日和22日这两天里,队员们被分配给各自的饲养员,由饲养员带领他们开展日常工作。早上9点,队员们跟着饲养员进入到大熊猫的圈舍,清理大熊猫吃剩下的竹子以及排出的粪便,向它们投喂窝窝头、胡萝卜、竹笋等。团队恰巧碰到每个季度为大熊猫驱除蛔虫的时间,队员们才得以见到特殊的为大熊猫喂药的方式。由于大熊猫的嗅觉十分灵敏,直接投喂驱虫药行不通,因此饲养员把驱虫药切成小块,将其嵌入苹果块中,凭着这种方法“蒙混过关”,让大熊猫顺利吃下驱虫药。每位饲养员对待自己饲养的大熊猫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天都会观察大熊猫的行为,通过大熊猫排出的粪便多少以及粪便形状估计其进食量和健康状况,并且会对其进行记录。每只大熊猫对饲养员的声音、动作都有特定的反应,可以见得,他们之间是最亲密的伙伴。
饲养员给队员们介绍很多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大熊猫在春天怀孕,夏天和秋天产崽,所以很多大熊猫的生日都很接近。由于大熊猫在繁殖期内发情期短、配对难,所以每年大熊猫的产崽数量不多。目前全国约有1800只大熊猫,足以说明大熊猫的稀有性。
经历了两天的基本工作训练之后,队员们都基本能够协助饲养员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志愿者们体验饲喂大熊猫的工作。志愿者们近距离见到大熊猫都表现得格外兴奋,在体验大熊猫饲养员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看出他们对于国宝大熊猫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