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吾有涯,而知无涯
作者:    文/伍洲 沈思静 图/王明茗 发布于:2018年07月08日 17:01 点击数:

2018年7月7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文化游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此次实践调研的第二站——宜昌市博物馆。团队此行目的在于了解三峡文物的出土情况,并探究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三峡文化旅游吸引力的贡献。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15号,团队成员参观了长阳人化石,秦王卑命钟,漆木瑟,磨光黑皮陶罐等文物,据馆内人士介绍:《三峡·宜昌出土文物展览》共分为“宜昌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物陈列”、“宜昌楚文物陈列”、“三峡·宜昌秦汉文物陈列”三部分。展品中既有约40万年前的秭归玉虚洞旧石器时代遗存和10多万年的“长阳人”文物;又有奇异浪漫、繁缛绮丽的楚文化文物;亦有极富特色的巴文化文物;还有因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而抢救发掘的各类出土文物。

历史是恢弘的,站在千年后看千年之前,是震撼人心的。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中国人的寻根心里。当寻根心理与文化遗产碰撞时,新的发展旅游模式呼之欲出。旅游不再是单纯地观光,更是去文化里发现千年前的自己。

宜昌市博物馆副馆长吴兵义老师在博物馆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就三峡文化作了精彩讲述,为后期继续对三峡文化遗产和资源开发方面的调研以许多启示。

团队队员向吴馆长请教了许多关于三峡文化资源的问题,他坐在游客休息区凳子上很亲切地同文化游侠的成员们交谈。他谈到,三峡文化博大精深,三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以往三峡旅游局限在自然峡谷风光,实际上,三峡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根据吴馆长的讲解和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总结出了三峡文化的基本内容:三峡的山水文化发源于唐古拉山各拉丹东峰的万里长江跌落四川盆地后即呈巨龙腾飞之势,一泻千里,切开巫山山脉,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其次是史前文化,三峡地区是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遗址的重要地区之一。还有宗教文化。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鬼神崇拜。最后还有移民文化,可分为移民环境文化、移民物质文化、移民精神文化和移民新区建设文化等。

文明总是起源于河畔,传承往往从大江开始。长江水深切巴东三峡,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自然和精神财富,这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开发情况将在团队进一步的调研活动中出现它清晰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