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学型学院,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与中心工作,全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十四五”期间,人文学院共承担了超过600门课程、近1800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近30万的课时量,主要包括学院各专业和学科的专业课程和全校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研究生英语等。近年来,学院在专业学科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过程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等六大维度协同发力,构筑了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取得了系列阶段性明显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育人体系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学院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人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方案》《人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方案》《关于成立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的通知》等系列制度文件,覆盖培养、管理、评价、毕业等环节,形成了“制度引领、流程规范、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学院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汉语言文学、英语等4个专业和2个专业硕士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系列制度举措的落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细化过程管理,筑牢教学质量生命线
学院坚信,卓越的教学质量源于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学院建立了“入学-培养-毕业”全链条质量监控机制。在入口关,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及学业规划等讲座、专业概论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与学习观。在过程关,严格执行教学督导督查、领导专家听课、学生信息员反馈“三位一体”的常态化听课与反馈机制,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与即时改进。加大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答辩、抽检等环节的全程督导,确保出口质量。近五年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全部合格,无问题论文。此外,学院不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及时研判问题、部署工作,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教学质量持续向好。
深化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推动所有课程担负起育人责任,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学院鼓励教师深入挖掘所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十四五”期间,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均撰写了课程育人大纲和课堂育人教案。学院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获首届全国农林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个,获首批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5个,1个专业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新文科背景下农林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推进教学研究,激发改革创新内动力
学院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十四五”期间,学院教师成功申报6项省部级、3项校级教改重点项目,围绕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跨文化能力培养等开展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反哺教学实践。学院教师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2篇。教师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其中,1部教材入选“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1部教材入选“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建设成果显著。

优化师资队伍,夯实人才培养硬支撑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根本保障。学院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一是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十四五”期间,引进优秀博士6名,获高级职称4名,优化了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与职称结构。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构建系统化教师发展体系。“十四五”期间,评选院级师德师风先进25人。通过实施“双支计划”、“专业建设支持计划”、组织教学技能培训、支持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术水平与国际化视野。三是健全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突出教学业绩与育人实效的权重,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如今,一支结构合理、富于创新、潜心育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成为学院立德树人事业最可靠的保障。

优化设施设备,打造智慧育人新环境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学院大力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十四五”期间,对16间老旧语音室与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购置了翻译教学平台等教学设备,新建了2间语言教学实验室。同时,新建教学实习基地9个。这些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为开展案例教学、小组研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习实训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数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构筑了坚实的物理空间与技术支持平台。
“十四五”期间,人文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牵引,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为保障,全面夯实教育教学基础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人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