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与宝兴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启动嘉绒藏语保护与传承项目。此次合作是高校学术资源与地方民族文化实践深度融合的积极尝试,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抢救性记录和保护濒危的嘉绒藏语,并将其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行动。

嘉绒藏语是藏族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独特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智慧。面对其使用人群减少、传承面临挑战的现状,双方立足自身优势,协力应对:川农大人文学院英语系发挥其在语言学理论、科研方法与技术方面的专长;宝兴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则深入挖掘并提供本土文化资源与社区支持。项目首阶段工作聚焦于对嘉绒藏语进行系统性的语音采集与精准转录,运用高精度录音设备与专业语言学分析方法,真实、全面地留存这一珍贵语言的语音档案,为构建数字化语言资源库奠定坚实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保护像嘉绒藏语这样的濒危语言,不仅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延续,对于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项目后续将逐步拓展至语法整理、词汇编纂及嘉绒文化整体性挖掘等领域,探索“学术研究+社区活化”的双向赋能模式,让古老语言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项目双方负责人均表示,此次合作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学研究范畴,是一次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通过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将进一步激发各族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理解与自豪感,从文化根脉上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该项目的实施,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校地合作有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增进民族团结提供了有益范例。双方将继续携手并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为嘉绒藏语的科学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